【企業】公司與非牟利機構(NGO)如何攜手推廣精神健康?

企業|Corporate
4
mins read
September 8, 2023

6種夥伴計劃建議

上文《企業/公司與醫療衛生業界如何攜手推廣精神健康?》分享了5種「企業-醫療衛生業界」合作夥伴形式一同促進社區精神健康。本文將會分享企業/公司如何與關注精神健康的非牟利機構(NGO)攜手推廣精神健康,並且建立長遠的合作夥伴關係,多方面支援非牟利機構的理念及活動,進一步推廣至社區惠及更多市民,讓企業、非牟利機構及公眾三方均有所得益。

(1)合辦職場精神健康計劃 (Collaborative Workplace Mental Health Program)

企業可以與關注精神健康的非牟利機構合辦工作坊或講座,提供有關精神健康問題的資訊及推廣各項有助保持精神健康的活動,從而提高參加者對精神健康的認識。

以下是幾個企業/公司與關注精神健康的非牟利機構的合作例子:

(一)新生精神康復會
新生精神康復會,又稱「新生會」,一直「致力倡導與促進精神病康復者、其家屬及公眾的精神健康與身心康泰,最終目標是為他們爭取平等機會,獲得公眾接納,達致融入和全面參與社會。」其企業夥伴計劃的合作形式很多元化,除了合辦身心靈活動,例如靜觀體驗、新生農場生態旅遊和精神健康講座外,更設有籌款活動、企業義工、社企及聘用康復者等合作模式。其中「dayday330」計劃,提倡公眾每天預留至少3分30秒進行「小休息」,並鼓勵公司勇躍參與,一攜手推廣「dayday330」關注精神健康。(>>了解更多<<)

(二)浸信會愛羣社會服務處
浸信會愛羣社會服務處與多間企業/公司進行合作,其中有一些是特別關注精神健康的伙伴計劃。(>>了解更多<<)

怡和集團 「思健」就業培訓計劃 
從怡和集團旗下的各公司選出「怡和大使」,並按他們的專業領域,為精神病復元人士定期舉辦多元的就業培訓、技能訓練工作坊及行業參觀活動。怡和集團亦於旗下公司聘請經「浸信會愛羣社會服務處」轉介的復元學員工作,提供在職培訓,幫助他們過渡至公開就業。

銀聯集團「再創前路 – 青年實習計劃」
銀聯集團的義工為復元青少年提供一系列職前準備及在職培訓,包括行業參觀、面試講座、模擬面試及工作實習,以增強其自信心及提昇工作技能和經驗,從而增加他們公開就業的機會。

怡東酒店「職場起動」復原人士在職培訓計劃2017
怡東酒店於不同部門新增工作崗位,計劃對象是久未工作,但想重投勞動市場的復元人士。僱主因應復元人士的需要,安排導師指導工作,並以「漸進形式」增加工作量。計劃為期6個月,目的是幫助復元人士於在職培訓期間,加強工作技能及自信心,讓他們完成訓練後更容易公開就業。

(2)義工外展計劃(Volunteer Out-reach Program)

企業與非牟利機構合辦義工外展計劃,可以善用公司本身的專業優勢來提升義工計劃的質素,以及擴大服務範圍,讓更多人受惠。義工外展計劃通常包括參與社區活動、向義工傳授專業知識,或幫助非牟利機構籌款。

「測隱知心」計劃
在2016年,數名心臟科專科醫生與社會服務聯會(社聯)合作,進行「測隱知心」長者義工外展計劃。義務參與計劃的心臟科醫生總共培訓了 80 名長者外展大使,教授他們以簡單儀器配合手機進行心電圖檢測,最後經醫學顧問團隊初步找出患有心房顫動的 50 歲或以上人士,促使患者及早就醫,減低日後中風的風險。整個計劃的長者外展義工共到訪了 117 所長者社區中心,為10,737名人士進行檢測,當中 200 多名人士測出心房顫動問題。「測隱知心」計劃使用新測試儀器,平均 6 分鐘可為 1 人完成檢測,而且費用全免;比起每次收費 500 至 1000 港元,需時 15 分鐘的傳統方式,節省了一半時間。「測隱知心」是專業團隊、非牟利機構及外展義工三方努力的成果,成功推廣關注心臟健康,減低中風風險。如企業希望與非牟利機構攜手推廣精健康,減少污名化,不妨參考此例。

(3)提供財務援助(Financial Support)

企業向關注精神健康的非牟利機構提供資金援助,直接為機構的計劃、理念和服務帶來實際的支持,不但有助擴大計劃的規模,增加社區影響力;亦可以改善機構的基建設施,例如增建社區中心,擴展機構的服務範圍,讓更多市民受惠。

公司向非牟利機構提供財務援助的常見方式有撥款、單次捐款、長期捐款或成為贊助商等。當中不少公司選擇成為贊助商,因為成為贊助商不僅是公司對外展示其承擔企業社會責任(CSR)的方法之一,同時也為品牌建立正面形象。然而,若果公司想成為非牟利機構的贊助商時,應留意以下幾點:

根據台灣明怡基金會的一個調查報告顯示,當非牟利機構面對企業/公司贊助時,會因以下3件事情感到壓力:

(一)附帶的捐款條件
公司在成為贊助商時,一般有附帶條件,例如媒體曝光率(包括舉辦記者會)、達到一定數目的媒體報道或個案分享等。對於關注精神健康的非牟利機構來說,要求個案分享並非一件容易的事,雙方應以互相尊重及體諒的態度來協商贊助事宜。

(二)繁冗的資格審查文件
不少贊助商在計劃的不同階段裡,都希望有報告匯報進展,例如審查前、初期、中期、末期和成效報告等,但這些報告往往需要非牟利機構的前線人員(包括社工)花費大量時間和心力去準備,從而減少影響前線的服務質素。明白到公司需要數據或數字去衡量計劃的成效,但非牟利機構經常出現人手和資源不足的情況,雙方應要互相理解。

(三)跨界別溝通難有共識
公司對慈善計劃均有自己的想像和期待,但因前線服務牽涉太多持份者,包括受惠者、義工、機構員工和承辦商等,贊助商要明白前線服務可能出現很多無法預料的變數,尤其是關注精神健康的機構,前線同事有機會接觸到情緒不穩的精神病患者。無論是哪類型的慈善計劃,贊助商和非牟利機構的負責員工要多溝通,避免產生誤會。

(4)精神健康培訓(Mental Health Training Program)

一些關注精神健康的非牟利機構會提供相關培訓,加深公眾對精神健康問題的認知及處理技巧。這些培訓包括輔導員訓練、朋輩支援工作坊和「精神健康急救」等。「精神健康急救」訓練(Mental Health First Aid Training)由澳洲引入,其課程內容包含識別、理解及處理精神健康問題的技巧,學員要學習精神健康急救行動計劃,並成為社區的精神健康急救員,在有需要時介入及處理身邊的緊急精神健康危機(Mental Health Crisis),例如恐慌發作(Panic Attack)、自殺(Suicide)、自殘(Self-harm)、成癮(Addictions)等。

企業可以贊助「精神健康急救」課程,並提供免費或較便宜的名額給公眾接受訓練,增加社區內的精神健康急救員人數。除了向公眾推廣關注精神健康的訊息外,亦加強社區人士處理精神健康問題的能力。

延伸閱讀:

【精神健康】甚麼是精神健康急救課程?如何在社區實踐精神健康急救?

(5)在職人士援助計劃(Employee Assistance Program)

企業可以與關注精神健康的非牟利機構合作為在職人士提供精神健康援助。這些援助包括輔導服務、精神健康支援熱線和服務轉介等,目的是讓需要求助的在職人士,包括公司員工,能獲得到所需的協助。以下是一些可供在職人士使用的社區資源:

香港心理衛生會網上資源

社會福利署精神健康綜合社區中心

企業/公司可以與更多非牟利機構合作,向員工及在職人士提供更即時的援助。如果你或你認識的在職人士正面對精神健康危機,可以撥打以下 24 小時公眾熱線:

向晴熱線:18288
生命熱線 24小時預防自殺熱線:2382 0000
醫管局精神健康專線:2466 7350
香港撒瑪利亞防止自殺會:2389 2222
社會福利署:2343 2255

>> 更多資料 <<

(6)支持使命及倡議(Advocacy and Policy Support)

所有非牟利機構均有其使命和倡議,作為企業,可以運用公司品牌的影響力來幫助機構宣傳其理念,甚至一同倡議機構所關注的議題,為社會帶來正面改變。

以下是企業支持關注精神健康的非牟利機構的使命和倡議的實例:

「我說是我」—— 走標籤啊,唔該!
由怡和集團贊助、香港心聆(Mind HK)策劃及怡和集團所屬慈善組織「思健」(Mindset)合作的「我就是我」計劃,延續香港心聆消除有關精神健康污名的使命,希望透過此計劃改變公眾對精神病患者的觀感,鼓勵公眾擺脫對精神疾病的固有觀念、污名及標籤。此計劃透過邀請來自不同背景的人分享他們的精神健康故事,藉此提升大眾對精神疾病及其污名的認知,從而協助消除社會上有關精神健康的誤解。(>>了解更多<<)

總結

當越多界別樂意關注精神健康的重要性,就越多合作機會湧現。一直以來,都有不少非牟利機構致力推出有關精神健康的服務,若果有更多企業加入合作夥伴關係,善用公司的優勢為機構注入新資源,這絕對有助向社區及職場推廣精神健康的資訊,讓更有需要的人獲得適切的支援。

Disclaimer:

只有大眾願意多了解精神病,減少因誤解而產生的種種既定印象,才能有效地去標籤化及去污名化。精神病只是對有關疾病的統稱,社會對精神病患者的標籤及污名,會令受精神或情緒問題困擾的人不敢求助。因此,提高大眾對精神健康的關注度,才能鼓勵更多真正有需要的人踏出求助的第一步。如果你正受精神及情緒問題困擾,並感到無助及害怕,請謹記你並不孤單,嘗試向輔導員、臨床心理學家及精神科醫生求助。

延伸閱讀:

【企業】公司與醫療衛生業界如何攜手推廣精神健康?

【企業】6種常見的「企業-NGO」合作夥伴關係

【企業】5種支援精神健康服務的企業捐贈(Corporate Giving)方式

【企業】公司如何透過關注精神健康實踐企業社會責任(CSR)?

【企業】7種有益身心靈的活動,幫助公司員工保持精神健康

【企業】為甚麼要關注公司員工的精神健康?

【企業】企業義工服務為公司員工的身心靈帶來甚麼好處?

其他「企業101」系列文章

其他「精神健康」系列文章

透過「社職」尋找合適的義工服務

如果企業/公司想透過企業義工服務推廣精神健康或鼓勵員工以個人身分做義工,可以透過「社職」尋找合適的義工服務﹕

>> 瀏覽所有義工機會 <<

或下載「社職 Social Career」應用程式進行搜尋!

電子通訊|Newsletter

* indicates required

參考資料

受篇幅所限,請點撃參考網站前往目標頁面

・(1)合辦職場精神健康計劃 (Collaborative Workplace Mental Health Program)
https://www.nlpra.org.hk/

・(2)義工外展計劃(Volunteer Out-reach Program)
https://www.singpao.com.hk/

https://www.hk01.com/

https://www.facebook.com/

・(3)提供財務援助(Financial Support)
https://mingyifoundation.org/

・(4)精神健康培訓(Mental Health Training Program)
http://www.mhfa.org.hk/
https://www.mentalhealthfirstaid.org/
https://www.mind.org.hk/
https://www.fourdimensions.org/

・(5)在職人士援助計劃(Employee Assistance Program)
http://www.mhfa.org.hk/

https://www.swd.gov.hk/

https://mentalhealthcharter.hk/

・(6)支持使命及倡議(Advocacy and Policy Support)
https://zh.morethanalabelhk.com/

https://www.mind.org.hk/zh-h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