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點認識,多點關懷自己和身邊人 每人都希望自己身體健康,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定義,「健康」不等於沒有疾病,「健康」是個人在生理、心理及社交層面都完滿的狀態。香港生活空間狹小、工作節奏急速,近年社會環境急劇變化,加上受疫情影響,不少港人容易受情緒問題或精神病困擾,然而諱疾忌醫的情況仍然普遍。有時候,由於患者對情緒病缺乏認識,未能察覺自己患病,或礙於財政壓力、被污名化等因素,對求醫卻步,錯過治療的黃金時間。
情緒病其實和其他疾病一樣,只要患者及早接受適當的治療,會大大增加痊癒的機會。本文將簡介香港常見的情緒病或精神健康問題,希望增加公眾對各種情緒病的認識,減少因誤解而對精神病或情緒問題產生負面印象,幫助及鼓勵有需要人士及早尋求專業人士的協助。
香港常見的精神健康問題 政府曾委託香港大學及香港中文大學,聯同醫管局就全港精神健康概況進行普查,普查結果於2015年公布。根據《香港精神健康調查2010-2013》的估算,在介乎16至75歲的華裔成人中,廣泛性焦慮症(4.2%)、抑鬱症(2.9%)屬本港常見的精神病。翻查醫管局網頁的數字,香港已有逾30萬人患上抑鬱症。
此外,翻查醫管局紀錄,截止2021年底,在18至64歲年齡組別中,香港有近4萬人確診為精神分裂症頻譜;近年逐漸多人關注的躁狂抑鬱症(俗稱「躁鬱症」),根據青山醫院推算,約每一百人當中,有一個會患上躁狂抑鬱症。
精神分裂症 (Schizophrenia) 「思覺失調」與「精神分裂症」的分別 香港醫院管理局為消除歧視,減少「精神病」(Psychotic Disorders)的負面標籤效應,因而於2001年展開「思覺失調服務計劃」(Early Assessment Service for Young People with Psychosis;EASY),並把「Psychosis」翻譯為「思覺失調」。計劃希望把「Psychosis」的中文名稱翻譯得較為中性,而不是像「重症精神病」或「精神分裂」般讓大眾感覺難以處理或治療。
「思覺失調」的「思」是指思想的內容及條理,「覺」是指五官所感受到的(聽覺、視覺、觸覺、嗅覺、味覺)。當「思」和「覺」失調,患者在思維、情感、感覺上會與現實脫離,並會出現思想 及言語紊亂、妄想及幻覺等徵狀。
思覺失調是一種精神不正常的早期狀態,如果不及早治理,思覺失調有機會發展成嚴重及長期的精神病,例如精神分裂症(Schizophrenia)或躁狂抑鬱症(躁鬱症)等。
精神分裂症定義 精神分裂症是思覺失調(Psychosis)光譜中的其中一種類型。精神分裂症是一種影響腦部的疾病,患者會出現不正常的思想、感覺、情緒、言語及行為表現等,以致影響日常生活、工作、社交和自我照顧能力。
甚麼因素導致精神分裂症? 醫學界尚未有確切的答案。目前大部分專家認為,如果一個人基於遺傳因素,腦部先天上有精神分裂症的傾向,當他們不能承受外來的精神壓力,精神分裂症便有機會發生。外來環境壓力除了來自生活中各種令人精神損耗的事,例如遇上交通意外或喪親,濫用藥物亦可能促使精神分裂症的發生。
精神分裂症病徵 陽性病徵: ・妄想,思想上的錯亂,例如堅信一些與實施不符、違反邏輯的錯誤觀念 ・幻覺,患者可能聽到、看到、聞到或身聽感覺到一些不存在的東西 ・言行錯亂
陰性病徵: ・情感遲鈍 ・缺乏積極性 ・思想異常貧乏
除出現陽性及陰性病徵,患者還會出現認知能力受損,例如專注力、判斷力及記憶力衰退,導致患者的社交能力及意欲大減。
了解更多精神分裂症,可觀看
【杏林聚焦】精神分裂症 張穎宗醫生(香港大學精神醫學系) - 第一節 【杏林聚焦】精神分裂症 張穎宗醫生(香港大學精神醫學系) - 第二節 【杏林聚焦】精神分裂症 張穎宗醫生(香港大學精神醫學系) - 第三節
抑鬱症(Depression) 抑鬱症定義 抑鬱症屬於輕度的精神科病症。患者的情緒會持續低落,對事物失去興趣或動力,思想變得負面,因而影響正常的生活如社交或工作。
甚麼因素導致抑鬱症? 抑鬱症多由多個因素引起,不過成因因人而異。生理因素方面,當腦部傳遞物質如血清素(Serotonin)、去甲腎上腺素(Noradrenaline / Norepinephirine)和多巴胺(Dopamine)等失衡,或會導致抑鬱症。此外,研究顯示家族中曾有人患抑鬱症,患病機率亦較高。性格因素方面,如低自尊(low self-esteem)、性格傾向悲觀的人或較易患上抑鬱症。環境因素亦有關聯,生活中的壓力如家庭問題、病患等,也會使某些人較易患上抑鬱症。
抑鬱症病徵 如果持續兩星期或以上,出現下列五項或以上的症狀,當中必須包括情緒低落或對事物失去興趣,並影響當事人的正常生活如社交或工作,這可能是患上抑鬱症的徵兆,必須尋求專業人士協助。 1. 情緒低落 2. 對事物失去興趣 3. 體重/食慾明顯增加或減少 4. 睡眠失調(失眠或睡眠過多) 5. 行為激動或遲緩 6. 疲累或失去活力 7. 感到自己一無是處或過分自責 8. 難於集中精神或作出決定 9. 反覆萌生死亡活自殺的念頭
廣泛性焦慮症 (Generalized Anxiety Disorder) 廣泛性焦慮症定義 焦慮症是最常見的精神健康問題之一,焦慮情緒會影響日常生活,如社交或工作,令當事人極度苦惱,甚至引起身體不適。常見的焦慮症包括廣泛性焦慮症、驚恐症、恐懼症和社交焦慮症。廣泛性焦慮症(Generalized Anxiety Disorder)是一種長期疾病,令人不只對某一個特定事件,而是對許多情況和問題都感到焦慮,焦慮會持續地出現達數天,甚至是數月。
甚麼因素導致廣泛性焦慮症? 醫學界對於廣泛性焦慮症的確切原因尚未清楚。有研究表示,廣泛性焦慮症可能因腦內某些化學物質如血清素(serotonin)失衡所致。研究人員普遍相信,廣泛性焦慮症由一系列因素引致,包括遺傳因素、環境(例如不安的工作環境)及生活經歷(例如童年創傷經驗)。
廣泛性焦慮症病徵 心理上: ・過多擔憂,預期會由逼切而又不能避免的危險發生 ・不安、恐懼、難以集中注意力 ・易怒、不耐煩
生理上: ・心跳呼吸加速、心跳不規則 (心悸) ・胸部與腹部不適 ・肌肉緊張 ・口乾 ・出汗 ・頭痛 ・尿頻 ・痛經或月經不規則 ・難以入睡
心跳加速是驚恐症還是心臟病發? 有心臟科醫生表示,以往曾有患者出現心跳加速的徵狀時,誤以為自己的心臟出現問題,甚至患上心臟病。然而,驚恐症是焦慮症的一種,患者或會在不明原因下突然感到緊張,繼而心跳加速,感覺心口翳悶,病徵與心臟病相似。
如出現上述情況,建議患者找醫生檢查,如接受心電圖或電腦掃描檢查,以了解症狀是因為心理或是生理問題所致。
躁狂抑鬱症(Bipolar Disorder) 躁狂抑鬱症定義 如果患上躁狂抑鬱症(躁鬱症),患者的情緒高漲及低落的兩種極端情緒會交替出現。在影視作品中,不少演員會把「躁狂」演繹成聲嘶力竭地說話,予人感覺非常暴躁,其實在精神病學中的「躁狂」並非完全是這樣。在躁鬱症中,當患者處於躁狂狀態,其情緒變得極端亢奮高漲,他們會感到極度開心、精力充沛;抑鬱時,其情緒變得非常低落,對事物失去興趣,感到悲觀絕望,缺乏動力。
甚麼因素導致躁狂抑鬱症? 醫學界至今仍未確定到底是什麼原因導致這個情況。目前研究發現,遺傳因素及環境因素互相影響下,會促使躁狂抑鬱症病發。若然患者有了此症的遺傳基因,當他們受生活壓力影響,如生病、失業等,便有機會引致此症病發。此外,研究亦發現患者的腦部化學物質分泌不正常,如多血清素。
躁狂抑鬱症病徵 躁狂狀態: ・持續地表現愉快、樂觀;容易動怒,因小事暴跳如雷 ・口若懸河,語速很快;高估自己的能力,做出一些令人尷尬、有害自己甚至危險的行為 ・表現主動熱情、好管閒事 ・容易作出輕率的決定,濫買物品 ・維持興奮狀態,睡眠很少,精力異常充沛,性慾增強
抑鬱狀態: ・心灰意冷、悲觀、絕望;無精打采、鬱鬱不歡,對生活及前途感到失望,迴避與親友交往 ・被動、活動減少、終日臥床 ・自覺腦筋遲鈍、反應緩慢 ・嚴重情況下,基本生活習慣如進食、飲水也需要旁人催促和照顧,甚至者或出現自殺念頭
其他精神健康問題 除了以上四種精神健康問題,創傷後壓力症(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簡稱PTSD)亦是近年常見的情緒問題。 當人經歷或目睹創傷性事故,如天災、嚴重意外、目睹別人慘死、親歷暴力事件等,身心安全受嚴重威脅或傷害,當事人或會產生一些壓力反應,如不安、驚恐等。若然情況持續一個月或以上,並嚴重影響日常生活,或會發展成創傷後壓力症。主要病徵是創傷事件的片段會不不能自控地在腦海反覆出現,令當事人迴避有關的記憶、感受、事物、地方或人物等,並產生強烈的負面情緒,如驚恐、內疚、憤怒等。
另一種港人常見的精神健康問題是飲食失調,包括厭食症和暴食症, 主要病徵為異常的飲食習慣,繼而影響身心。厭食症病人的腦海不停想著食物,但由於他們對肥胖感到極端恐懼,或極度渴求纖瘦,所以會透過節食、令自己嘔吐、過量運動或服食藥物,結果令體重大降。暴食症患者雖然整天想著吃食物,但和厭食症患者一樣害怕肥胖。患者在暴食期間,無法抵抗進食的衝動,故不能節制地進食,但事後會感到內疚和羞恥。
透過「社職」尋找支援精神健康的義工機會 你可以透過「社職 Social Career」瀏覽支援精神健康的義工機會。
>> 瀏覽所有義工機會 <<
或下載「社職 Social Career」應用程式進行搜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