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國際母語日】廣東話,你真係識?

可持續發展目標|SDG
4
mins read
January 19, 2023

Apple都新增廣東話拼音輸入法

「Nei G Ng G Ngo Kong Mut?」

筆者:Ho Mei Ying
HKSYU|Social Career Intern

上年六月,蘋果發布會宣布Beta 版本中的 iOS 16、iPad OS 16 和 macOS 13 Ventura 新增了廣東話拼音輸入法。不知道日後「Ngo Ng G Nei Kong Mut」(我唔知你講乜)這類型火星文會否「買少見少」呢?

廣東話是一門博大精深且歷史悠久的語言,最早可追溯到2,500多年前的秦朝。這二千多年來廣東話盛載著無價文化,鑑賞古文詩詞時更見其保留價值,加上伴隨著相當地道的文化。今時今日,廣東話依然是香港市民日常溝通的語言,至少80後朋友應該經歷過「揀英中定揀中中?」(推行母語教學)的困境。

在可持續發展的理念裡面,文化保育是非常重要。除了歷史文物之外,語言亦是值得大家關注。藉著一年一度的2月21日國際母語日(International Mother Language Day),不妨認識一下廣東話。

唔小心,講懶音

近年來,不少人都認為「懶音」問題日趨嚴重,收看廣東話節目竟然要看字幕先知道講什麼。

一於參考以下一些常見懶音例子,看看自己有無懶音?

(1)n-l-:例如「你」(nei5)讀成「李」(lei5)

(2)ng- 聲母:例如「我」(ngo5)讀成 「哦」(o5)

(3)gw- 和 g- :例如「過」(gwo3)讀成「個」(go1)

(4)kw- k- :例如「鄺」(kwong3)讀成「抗」(kong3)

然後是韻母混讀:

(5)-n-ng:例如「香港恒生銀行」(hoeng1 gong2 hang4 sang1 ngan4 hong4)讀成 「hoen1 趕痕身an4 寒」(hoen1 gon2 han4 san1 an4 hon4)

(6)-t-k韻尾:例如「黑」(hak1)讀成「乞」(hat1)

出現「懶音」有機會是因為說話的人為求快速或省力,簡化了一些音韻,因而偏離了標準。

有時候,我們亦會讀錯字或詞,乾脆讀了另一個音。除了「消費券」應該讀「消費勸」,常見的讀錯例子還有「提倡」應讀成「提」、「頒獎」應讀成「獎」、「傍晚」應讀成「晚」等。

廣東話之所以會容易有懶音的出現,是因為廣東話其實有九個聲調,只要聲調稍稍「走音」,不單會有懶音,甚至會讀錯字。只要記住「394052786」這串數字,其實已經記住了廣東話九聲。

「I am very thanks them」我們熟悉的Chinglish

自97回歸後,香港步入「兩文三語」時代。本港的語文教育政策,亦以「兩文三語」為目標,期望學生中英兼擅,能書寫通順中英文,操流利的粵語、普通話和英語,我們的香港中學文憑(DSE)其一核心科目就是英國語文。

大部分香港人的母語是廣東話,但同時亦會學習英文,經常有意無意地混合一些中文文法於英文語句當中,形成「很中文的英文」,即俗稱「Chinglish」,「Chinese」和「English」的合體。以下的 Chinglish,你總會見過:

(1)Long time no see:很久沒見,這片語已被編入《牛津英語詞典》

(2)Add oil:加油,這片語也被編入《牛津英語詞典》

(3)People mountain people sea:人山人海,這片語被收進英文網上俚語詞典《Urban Dictionary》

(4)Laugh die me:笑死我

(5)Give you:畀你

(6)Thank you you: 多謝你/唔該你

香港人亦喜歡將廣東話的尾音加入英文句子當中,例如:「Long time no see ar! Have time yum cha la, you add oil ah ha」(好耐冇見呀,得閒飲茶啦,你加油呀吓﹗)形成了獨特又親切的「Chinglish」文化。

英文音譯的廣東話

除了「Chinglish」,一些我們經常講的廣東話都是來自英文音譯。

英文:Toast=廣東話:多士 

英文:Guts =廣東話:吉屎 (Guts英文諺語意思係「勇氣」、「膽量」)

英文:Bus =廣東話:巴士

英文:Taxi =廣東話:的士

英文:Strawberry =廣東話:士多啤梨

英文:Cream =廣東話:忌廉

英文:Store =廣東話:士多

以上有不少是香港人才較常說。例如「Cream」一字,其他華人地區較常講意譯版的「奶油」。與此同時,「多士」在其他華人地區多數稱之為「吐司」,「士多啤梨」他們多數稱之為「草莓」。

你還想到更多香港人常說的英文音譯廣東話嗎?

「同朕Check下」香港話 - 中英夾雜

講到最常見的廣東話文化當然是「中英夾雜」。

我們會講: 「我有張食 Pizza Coupon,今晚用埋佢?」

唔會講:「我有張食薄餅/比薩嘅優惠劵,今晚用埋佢?」

會講:「做完份 Project ,記得同公司 Claim 返錢。」

唔會講:「做完份企劃/計劃,記得同公司報銷返錢。」

會講:「我個 Server 又壞啦!唔知今次要 Lag 幾耐⋯⋯」

唔會講:「我個伺服器又壞啦!唔知今次要當機幾耐⋯⋯」

以上常見文句只是芸芸中冰山一角,還有「Scan QR code」、「Book場打波」、「今日 Schedule 好 Full」、「email畀我」等。中英夾雜不是為了「扮ABC」,而是早就已成習慣,全句中文反而不方便。

廣東話歇後語,你又識幾多?

要數廣東話的有趣特色,不得不提廣東話歇後語。「歇後語」顧名思義,即「歇」去「後」半段之「語」,把真正想表達的意思藏起來,不直接講明。前面部分是取諧音/食字,和/或含比喻的「俏皮話」,後面部分則是意義的解釋。聽者可就語音或語義的關聯性,揣摩真正含義。

粵語歇後語具有濃厚的方言性,蘊含著豐富的地域文化內涵,其表象度、可理解度、前後語節語義一致度和趣味度都較高 ,是粵語文化精髓的體現。以下是精選的廣東話歇後語:

(1)成吉思汗打仔:大汗揼細汗

(2)番薯跌落灶:該煨!

(3)晨早放屁:朝氣勃勃

(4)貓哭老鼠:假慈悲

(5)賣魚佬沖涼:無哂腥(聲)氣

(6)和尚擔遮:無法無天

(7)肥仔觸電:肉麻

(8)唔好呃我膝頭哥唔食辣椒醬:不可能被騙倒

(9)呃鬼食豆腐:搵鬼信

(10)死雞撐飯蓋:死頂

歇後語之所以有趣,皆因它用字比較通俗、口語化、生活化。它富有鮮明、生動、活潑的特點,有時更語帶雙關,並添幾分幽默,甚至黑色幽默,名副其實的「明就明」。

廣東話失傳的危機?

根據香港政府統計處數字,近二十年本港以廣東話為慣用語言的人口持續下跌,2021年人口普查數據創自回歸以來新低。在717.9萬5歲及以上人口中,有632.8萬人以廣東話為慣用語言,比例為88.2%,較2016年下跌0.7%,較2006年更下跌2.6%。同時,以推廣粵語為目標的香港團體「港語學」,於2020/21年度調查香港中小學「普教中」情況的結果顯示,分別近7成和3成的小學和中學有普教中計劃。

語言是必須運用得多,才能學好。若用得少,能力則減退,即語言磨蝕現象(languageattrition)。如今本港以廣東話為慣用語言的人數一直下降,大家應該如何保護廣東話呢?

語言是文化之一,當世界都講求「可持續發展」要推動文化保育,保護語言絕對是其中一個做法。想了解保護語言方法,不論是廣東話、圍頭話、福建話定新會話,立即睇 >> 5個保護語言方法 <<

與保護語言相關的文章

【2023國際母語日】5個保護語言方法|International Mother Language Day

【支援語文教學】與廣東話/粵語教學相關的義工服務及支援計劃

【義教|義補】6個成為義師的好處

【成為義師】7種常見義教活動/義務導師種類

參考資料:

https://www.polyu.edu.hk/

https://www.polyu.edu.hk/f

https://sites.google.com/site/hklangstudies/

https://chinaqikan.com/thesis/detail/1823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