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社區面對各種挑戰,由人口老化到貧富懸殊,再到環境可持續性等議題。然而,這些挑戰也促成了蓬勃發展的社會創新生態系統。本文將全面剖析香港社會創新的現狀、趨勢和實踐方法,為非牟利機構(NGO)、義工和企業提供寶貴的洞察和建議。
什麼是社會創新,為何重要?
社會創新是一個設計和推動有效解決方案的過程,用以應對複雜的社會和環境問題。,促進社會進步,改善個人與社區的生活質素。社會創新作通常需要跨界別合作和打破傳統思維,因此,政府、企業和非牟利機構的跨界別協作關係變得非常重要。
社會創新的定義
國際機構對其定義的有些微不同,但其核心理念一致:
社會創新泛指知識、產品或服務上的改進,其中包括現有業務模式、程序和方法的新應用以對應社會需要。
・香港社會創新及創業發展基金(SIE Fund):社會創新泛指知識、產品或服務上的改進,其中包括現有業務模式、程序和方法的新應用以對應社會需要。
・聯合國亞太經社會(ESCAP):強調社會創新同時滿足社會需求和建立新型合作關係。
・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社會創新是尋求社會和環境問題的新答案,以改善生活質素。
・歐盟委員會:社會創新應關注廣泛的社會經濟和生態轉型,帶來可持續變革。
根據以上定義,可綜合社會創新的核心價值:
・創新性:提出嶄新方案,打破現有框架;
・社會影響:專注於解決實質問題;
・協作性:整合多方資源和技術專長;
・可持續性:建立長效的解決模式。
但不論定義如何,社會創新的重要性在於能夠:
・解決複雜問題:應對那些傳統方法難以解決的社會挑戰;
・促進包容性發展:讓更多人參與設計和實施解決方案;
・提高資源效率:更有效地利用有限資源;
・推動跨界別合作:鼓勵不同部門和各界持份者合作;
・培養社會韌性:增強社區能力,建立適應力更強的社會。
本指南將全面剖析香港社會創新的現狀、趨勢和實踐方法,為非牟利機構(NGO)、義工(Volunteer)和企業(Corporate)提供寶貴的洞察和建議。
(1)香港社會創新的發展現況
近年,香港的社會創新發展迅速。政府、非牟利機構和企業都積極推動多元化的社會創新項目,為香港的可持續發展注入活力。
(1.1)政府支持
香港特區政府於2013年成立「社會創新及創業發展基金」(簡稱「社創基金(SIE Fund)」),初始撥款5億港元,以推動社會創新。2021-22年度,政府再注資5億港元,進一步支持扶貧和社會共融。
社創基金重點:
・為不同發展階段(構思、原型設計、創業或擴展)的創新項目提供資助;
・推動「精準扶貧」政策,聚焦解決貧窮議題和弱勢社群需要。
(1.2)非牟利機構的積極參與
許多非牟利機構也積極推動社會創新。例如香港社會服務聯會(簡稱「社聯」)與多方合作,推動社區發展和社會創新。
(1.3)企業與學術界的創新合作
企業方面,瑞銀集團與香港大學合辦「可持續與社會創新領導培訓課程」(SSILP),促進企業、非牟利機構和學術界的跨界別合作,培育非牟利機構領袖人才的領導能力、商業技能和社會創新理念。
(1.4)香港社會創新生態系統
可見,香港的社會創新生態系統普遍包括:
・政府:提供資金和政策支持;
・非牟利機構:善用社區網絡和社區需求的洞察,實施創新項目;
・企業:提供資源、專業知識和市場渠道;
・學術界:進行研究、提供培訓和孵化支持;
・社會企業:開發可持續的創新商業模式;
・創新中心和孵化器:如社創工作室,提供空間和資源支持;
・義工:支援社會創新,連繫社區需求。
(2)非牟利機構在社會創新中的角色
非牟利機構(NGO)在推動社會創新方面扮演著推動者。
(2.1)非牟利機構推動社會創新的方式
・識別社會需求:深入社區,及時發現和理解社會挑戰;
・開發創新項目:設計具針對性的創新解決方案;
・動用社區資源:調動各方資源,實現創新構想;
・提倡政策改變:基於實踐經驗,為政策制定提供建議。
(2.2)社企例子:「軟餐俠」
以社會企業(社企)The Project Futurus 旗下的銀髮族飲食平台「軟餐俠」為例,:
・為咀嚼及吞嚥困難人士提供創新飲食解決方案
・利用樂齡科技改變「食物」,提升使用者用餐尊嚴
・為照顧者提供多元化的用餐選擇
(2.3)數碼轉型與創新
非牟利機構正積極投入數碼轉型(Digital Transformation):
・線上服務平台:提供線上支援,提升服務效率;
・大數據應用:利用數據分析以改善服務分配和資源調配,提升服務成效;
・AI輔助服務:外部使用Chatbot提供24/7諮詢服務,內部運用AI Co-Worker協助同事處理行政工作、內容創作和數據分析等工作。
延伸閱讀:
【NGO】6大步驟助機構設計推動社會創新的義工計劃(即將推出)
【社職AI研討會】NextGen Nonprofit: AI-Powered Impact|接近過百位社福界代表出席參與!
【AI x NGO】社職6大支援服務幫助非牟利機構應用AI!
【NGO】為何非牟利機構要數碼轉型?| 內部營運篇
【NGO】為何非牟利機構要數碼轉型?| 外部營運篇
(3)義工服務在社會創新中的角色
義工服務是推動社會創新的重要力量。透過做義工,市民能直接為社區作出貢獻,更可以成為創新理念的發起人和實踐者。
(3.1)義工服務與社會創新的連繫
・發現社會需求:義工在服務中有機會直接接觸到社會挑戰;
・提供創新觀點:多元背景義工帶來不同的思考角度、知識和經驗;
・測試創新方案:參與創新項目的試驗(Pilot),提供意見反饋;
・擴大社會影響:透過義工網絡傳播創新理念。
(3.2)義工服務例子:「時間銀行」計劃
「時間銀行」是一個創新義工服務模式。香港婦女中心協會推出了「照顧者時間銀行」網上系統,將有關工作量化成時間積分,以換取婦女生活所需服務,並肯定婦女無酬照顧工作的價值,從而凝聚及發揮婦女對社區的影響力,加強社區發展。
延伸閱讀:
【義工服務】如何促進個人成長與社會創新?(即將推出)
【NGO】義工對NGO有幾重要?6個NGO需要義工的理由
(3.3)技能型義工服務
專業人士貢獻專業技能,例如:
・律師為弱勢社群提供免費法律諮詢;
・IT專才協助非牟利機構進行數碼轉型;
・市場營銷專家幫助社企提升品牌形象。
(4)企業在社會創新中的角色
企業參與社會創新不但能履行企業社會責任(CSR),還能創造商業價值。
(4.1)企業社會創新的方式
・技能義工(Skills-based Volunteering):將員工專業技能應用於解決社會問題;
・社會需求商業化:開發解決社會問題的產品或服務;
・可持續商業模式:創造能賺錢又能解決社會問題的模式;
・跨界別合作:與非牟利機構合作發展社會項目。
・員工義工利用金融專業知識,為青年提供職業規劃和理財教育;
・幫助年輕人開發創業項目,促進社會流動性。
(4.3)企業例子:港鐵「工程創未來」計劃:
・與本地學校合作,提供STEM教育,培養未來人才
・指導學生如何應用STEM概念,表達他們對共融及可持續發展社區的願景。
延伸閱讀:
【香港企業義工計劃】創新模式推動社會可持續發展(即將推出)
【企業義工服務】職業探索:給夢想一個起點!|朗廷酒店集團|English Coverage
(5)跨界別合作:推動更大的社會影響
非牟利機構、義工和企業之間的合作可以產生協同效應,推動更大規模的社會創新。
(5.1)成功合作的關鍵要素
・共同願景和目標:確保所有參與者的發展方向一致;
・明確的角色和責任:發揮各方所長,避免重複工作;
・有效的溝通機制:保持透明度,及時分享信息和反饋;
・資源共享和優勢互補:整合各方資源和專業知識。
延伸閱讀:
【企業】與NGO合作為何重要?對企業發展有何好處?|公私營合作例子
(5.2)跨界別合作例子:香港理工大學「賽馬會智齡匯」
香港理工大學「賽馬會智齡匯」計劃透過推廣創新智齡方案,提升香港長者安老的照顧服務質素:
・由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捐助;
・與六間非牟利機構合作設立智齡科技「示範院舍」;
・為3,500名長者及殘疾人士提供智齡照護服務。
(5.3)跨界別合作例子:瑞銀集團與香港大學SSILP
瑞銀集團與香港大學合辦的「可持續與社會創新領導培訓課程(SSILP)」是一個為期一年的培訓項目:
・匯聚企業領袖、非牟利機構和學術界的專業人士;
・培育非牟利機構領袖的能力、商業技能和社會創新理念。
(5.4)建立長期合作關係
・定期舉辦跨界別交流會,促進相互了解;
・建立共同評估機制,確保合作成效;
・靈活調整合作模式,適應不斷變化的社會需求。
(6)社會創新的潛在挑戰、機遇和應對策略
(6.1)潛在挑戰
・高昂營運成本:香港租金和人力成本高,影響創新項目的可持續性;
・法規限制:某些創新模式可能面臨法規障礙;
・跨代數碼鴻溝:長者可能難以適應數碼創新服務;
・資金持續性:項目初期容易獲得資助,但長期資金來源經常成為挑戰。
(6.2)潛在機遇
・科技發展:AI、大數據等技術為社會創新提供新工具;
・新型跨界別合作:多元專業背景帶來創新視角和技術;
・銀髮經濟:人口老化帶來的市場需求和創新空間;
・可持續發展意識提升:鼓勵更多持份者重視社會創新。
(6.3)應對策略
・善用科技:運用AI、大數據等降低運營成本,提高效率;
・政策倡議:與政府合作,為社會創新創造有利的政策環境;
・跨代合作:促進青年與長者合作,開發適合各年齡層的創新方案;
・多元籌資:探索創新融資模式,如影響力投資、眾籌等。
延伸閱讀:
【社職AI研討會】NextGen Nonprofit: AI-Powered Impact|接近過百位社福界代表出席參與!
【AI x NGO】社職6大支援服務幫助非牟利機構應用AI!
【長幼共融】跨代義工服務的重要性及好處|如何成為跨代義工?
【企業|NGO】4步建立可持續的跨代義工服務計劃
常見問題(FAQ)
問:社會創新與傳統公益有什麼不同?
答:社會創新強調用創新的方法解決社會問題,注重可持續性和可擴展性。傳統公益更多聚焦於直接的援助和服務提供。
延伸閱讀:
【企業】公司想參加慈善活動,做義工定捐贈好?
問:小型非牟利機構如何參與社會創新?
答:小型機構可以透過與其他組織合作、參加創新工作坊、申請相關資助等方式參與社會創新。最重要是保持開放心態,勇於嘗試新的服務模式。
問:如何衡量社會創新項目的成效?
答:可以使用社會投資回報率(SROI)、影響力地圖等工具。最重要的是設定清晰的目標和指標,並進行持續的評估和調整。
立即透過「社職」搜尋義工機會
[ Where Everyone Gains. ]
透過「社職 Social Career」瀏覽各種類型的義工機會!
>> 瀏覽所有義工機會 <<
或下載「社職 Social Career」應用程式進行搜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