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源於無塑海洋?|海塑基金會A Plastic Ocean Foundation專訪

mins read
February 15, 2022

唔愛海洋,點做保育?

香港海洋保育創造一個虛擬海星灣

「只要我哋愛上海洋,就會有保育嘅動力。」-海塑基金會執行長鄺浩然先生

無錯,當你愛一個地方,自然想好好保護它。


所有事源於一齣電影「A Plastic Ocean(無塑海洋)」?

A Plastic Ocean Poster
轉自imdb.com

如果你對環保紀錄片有興趣的話,也許你聽過或看過「A Plastic Ocean 無塑海洋」(你可以在Netflix收看)。這齣電影將科學家、媒體朋友和教育學家連繫一起,希望透過教育工作、政策工作和人才培育工作,推動海洋保育。


因此,海塑基金會(A Plastic Ocean Foundation)於2018年在香港慢慢運作,主要有三大工作:第一是科研(尤其是海洋復育)、第二是教育、第三是鼓勵商業和應用科技的創新,用科技挽救海洋問題和氣候變化問題。


海塑基金會鄺浩然先生Willy Kwong A Plastic Ocean

當中,海塑基金會執行長鄺浩然先生(Willy)認為「教育」是非常重要,因為它能夠連結社區上的每位持份者。


「因為我哋成日都覺得只要我哋愛上海洋,就會有保育嘅動力。所以我哋就從欣賞角度、活動角度慢慢用教育方法去連結持份者同各個社區同海洋。」


推動企業的CSR及ESG價值

Willy亦相信這種連結能夠推動企業加入環保行動。

海塑基金會A Plastic Ocean工作

「希望連結到有心做環保嘅朋友,佢未必全職做環保,希望佢將保育意識帶返公司。因為基本上現今所有公司都有CSR(企業社會責任)或ESG(環境、社會和企業管治)部門,公司到底發揮佢嘅CSR同ESG價值,就要靠呢班幕後推手。」


疫情驅使數碼轉型

疫情之下,不少非牟利機構(NGO)都要取消實體活動,主打實地考察的海塑基金會亦不能幸免。某些NGO至少可以選擇將活動改為網上進行,例如課堂、探訪、運動班等;但海塑基金會總不能視像望海就能認識保育。


「尤其是2020(年),我哋係所有外展活動冇晒。但外展活動對我哋環保機構係最重要,因為我哋要講畀佢聽個環境有幾靚,或者啲科研有幾咁得意,佢一定要落手試!」


疫情,驅使大家試盡各種方法以維持服務;但有一流的想法,也要有適當和充足的資源和人手才可以執行。

海塑基金會 虛擬海星灣
網站截圖

「當時我哋好彩就係有少少支援做咗個數碼轉型。將成個海星灣變咗做一個Virtual(虛擬)海星灣,變咗個Website(網頁)。當小朋友Click(點擊)入去,佢可以基本上喺網站入面完全學晒海星灣嘅地理、環境問題、有啲咩得意生物。」


招募技能義工整網頁

海塑基金會 教育工作


當時,海塑基金會不只製作一個「海星灣」網站,亦先後與不同機構和院校合作製作其他網站推動保育工作。對Willy來說,製作網站內的知識內容絕非難事,但整網頁就是另一回事。


「其實整網站對我嚟講係資源好厲害。我哋機構強項係做內容、做Knowledge(知識),但整網站我哋未必夠資源。所以都好好彩,喺社職平台搵到義工幫我哋砌咗好多好靚嘅網站,加速咗我哋嘅轉型轉伐。」


最初,海塑基金會使用社職的目的並非招募技能義工整網站協助數碼轉型。


「當初我哋用社職平台,主要嘅目的同目標係招募技能義工或者有好多時間嘅義工。因為我哋其中一個主線嘅公民科學項目係需要同事和大量義工清潔海灘之餘,亦將每件廢物影相,協助我哋做海塑普查。」


(筆者-技能義工:運用自己的專長或技能去幫人,例如導師、設計、翻譯、拍攝等)


數碼轉型與教育 

著重教育工作的Willy坦言對數碼轉型所帶來的數據分析價值有很大期望:「數碼點幫助呢,無論我哋嘅保育同教育工作都有好大期望。大部分人都將網上學習同實體學習做對比,係咪夠實體好?有冇一啲方法可以評估網上學習都有同樣嘅影響力呢?如果我哋能夠證明有呢種影響力,就完全改變咗我哋嘅教育概念,亦都可以節省資源同時間。」

訪問後記:

疫情的確對海塑基金會影響極大,因為他們主力舉辦實地考察活動以鼓勵市民親身接觸大自然,落手落腳保護海洋。雖然,疫情導致部分外展活動要取消,或改為網上進行,但Willy依然投入每個網上活動,做好每件教育工作。希望大家繼續支持海塑基金會,好好保護我們的海洋,保護我們的居住環境。


相關連結:

海塑基金會A Plastic Ocean Foundation 官方網頁

海塑基金會A Plastic Ocean Foundation Facebook

海塑基金會A Plastic Ocean Foundation Instagram

>> 閱讀其他專訪文章 <<
>> 閱讀其他有關環保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