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DG可持續發展目標10:減少不平等|共融社區|認識香港少數族裔人口

可持續發展目標|SDG
4
mins read
September 5, 2022

什麼是SDG目標10?

教育是消滅跨代貧窮的主要方法?

可持續發展目標10(SDG 10)是減少不平等(Reduced Inequalities),希望在2030年之前減少國內及國與國間的不平等(Reduce inequality within and among countries)。#17個可持續發展目標一覽

可持續發展目標10具體目標包括

・到2030年,逐步實現並維持底層 40% 人口的收入增長速度高於全國平均水平

・到2030年,促進所有人,不論他們的年輕、性別、殘疾、種族、出身、宗教、經濟或其他地位,都能生活在社會、經濟和政治共融的環境裡

・確保機會平等並減少結果不平等,包括消除歧視性法律、政策和做法,並促相關方面的適合立法、政策和行動

.採取政策,尤其是財政、工資和社會保障政策,逐步實現更大程度的平等

.改善對全球金融市場和金融機構的監管和監察,加強執行相關的監管

.確保發展中國家在全球國際經濟和金融機構決策過程中有更大的代表性和發言權,以建立更有效、可信、負責和合法的機構

・促進有序、安全、正常和負責任的移民和人口流動,包括透過實施具規劃性和具完善管理的移民政策

・根據世界貿易組織的協議,對發展中國家,特別是最不發達國家實施特殊和差別待遇原則

・鼓勵向最需要幫助的國家,特別是最不發達國家、非洲國家、小島嶼發展中國家和內陸發展中國家(根據這些地方的國家計劃和方案),提供官方發展援助和資金,包括外國直接投資

・到2030年,將移民匯款的交易費用降至3%以下,並取消費用高於5%的匯款通道(匯通)

認識香港少數族裔人士人口

圖片轉自民政事務總署種族關係組

少數族裔在香港生活了一段長時間,歷史可追溯至19世紀初當香港被滿清政府割讓予英國的時候,因此有居港的少數族裔家庭至少經歷多個年代。不過,至今依然有不少少數族裔因文化和語言差異而未能完全融入香港生活,正面對升學問題、就業問題及貧窮問題。

作為一個國際城市,香港當然有不同國籍、不同種族的人來港定居或工作,但到底香港少數族裔佔香港人口幾多呢?

而人口統計中的「少數族裔人士」是包括哪些種族?

香港2016年中期人口統計資料詳細顯示,香港大約有584,383人報稱為非華裔人士(包括外籍傭工),約佔香港人口8%。當中居港少數族裔人士之中,撇除外籍家庭傭工人數後,於2016年共有 263593 名少數族裔人士,約佔全港人口3.6%。

香港少數族裔人士泛指非華裔人士,主要包括:

・菲律賓人

・印尼人

・泰國人

・日本人

・韓國人

・南亞裔人士(印度人、尼泊爾人、巴基斯坦人、孟加拉人、斯里蘭卡人)

・其他亞洲人

・白人

・其他(黑人、拉丁美洲人)

2016年中期人口統計之中,約有80%的少數族裔人士屬非華裔亞洲人,當中大部分是菲律賓人和印尼人,分別佔少數族裔人士總數約31.5%及 26.2%。 其次是為南亞裔人士,約佔14.5%;而白人則佔香港少數族裔人士數目約10%。

香港少數族裔人士困難

根據資料顯示多個觀察:

・少數族裔各族群的貧窮風險差異顯著,以南亞裔人士較為嚴峻,超過40%的少數族裔貧窮人口屬南亞裔人士,其貧窮率於各族群中是偏高;

・少數族裔人士的貧窮情況以在職貧窮為主,與整體貧窮情況有別,貧窮率上升亦主要源自在職貧窮住戶的升幅;

・根據第二點的觀察,在職貧窮主要原因是在職人士的學歷及技術水平偏低,就業收入水平較遜色;而家庭規模普遍較大,在職成員一般須獨力承擔家計,即使在職成員有工作能夠自力更生,亦較難「脫貧」;

・部分少數族裔族群因失業而跌入貧窮線下的情況較多,例如巴基斯坦和尼泊爾貧窮人口(政策介入前)的失業率(分別為 18.7%及 17.9%)略高於整體貧窮人口的失業率(16.6%);

・在職貧窮情況之外,貧窮長者所佔比例在近年有所上升,特別是東南亞裔,但整體少數族裔長者貧窮率仍較全港人口為低;

・政府福利轉移持續有助紓緩少數族裔的貧窮情況,減輕他們的生活負擔;可是,少數族裔人士大多自力更生,對社會福利(例如綜援)依賴較低。如上述所說,少數族裔在職住戶較為普遍,多數有工作能自力更生,較少依賴現金福利政策上的援助,2011至2016年間主要族群貧窮人 口沒有申領主要現金津貼的比例普遍亦見上升;

・南亞裔教育程度偏低,部分少數族裔的年青人升讀專上課程比例偏低,語言能力較遜色是影響就業能力以至融入社會的因素之一。

一般而言,語言和溝通能力對少數族裔人士能否順利融入主流社會是十分關鍵。

香港少數族裔人士人口教育程度

綜合「2016年中期人口統計『主題性報告:少數族裔人士』」及「2016年香港少數族裔人士貧窮情況報告」的資料顯示,就教育程度而言,少數族裔人士的學歷差異頗大

・白人、日本人、韓國人和印度人的學歷比較高;

・巴基斯坦人、尼泊爾人、泰國人和印尼人達專上教育的比例並不高;

少數族裔19至24歲青年就學比率普遍低於全港平均數,雖然於2011年至2016年期間,部分族群就學比率有改善,但尼泊爾青年的就學比率卻只有 13.8%,反映部分南亞裔青年接受高等教育的情況依然比較為遜色。

其中一個觀察反映語言能力方面,南亞裔人士運用英文的能力一般比中文好,其中文閱讀和書寫能力則遜於交談能力;而南亞裔兒童的中英文能力則較成人為佳。另外,對比起南亞裔在職人士,非從事經濟活動或非在學的南亞裔人士運用中英文能力是較弱,有機會是影響其就業能力的因素之一。

進一步比較各項語文能力,南亞裔人士的中文閱讀和書寫能力比其交談能力明顯為弱:

・印度和尼泊爾貧窮人口中能夠以中文閱讀或書寫不足兩成,巴基斯坦裔人士亦不足四成;

・南亞裔貧窮人口中有部分人不能用中英雙語交談、閱讀或書寫,當中以巴基斯坦人的相關比例更高;

・整體南亞裔人士的語言能力相關情況,則與貧窮人口相若。

教育是減少跨代貧窮的重要方法之一

中文能力是少數族裔人士融入社會和升讀專上課程的關鍵因素之一。但上述分析結果顯示,部分南亞裔人士和東南亞裔人士達到專上教育水平的比例並不高;而且,即使少數族裔青年的就學比率有所上升,但部分南亞裔青年(例如尼泊爾青年)接受高等教育的人數依然低。

因此,如果想幫助少數族裔(尤其是青少年)融入社會,能夠順利地升讀專上課程或搵工,本地就更需要為這些香港新一代提供支援,尤其是加強對非華語學生及家長的教學支援,希望藉教育減少跨代貧窮和不平等的情況,逐步實現共融社會。

實現SDG目標10的方法

要實現SDG目標10:減少不平等,你絕對可以出一分力!除了支援教學之外,你亦可以推動友善文化及「買嘢」去對抗「不平等」!

想知點做?想知還有什麼方法可以一齊做?‍繼續睇 >> 6個SDG目標10例子-如何建立共融的生活空間! <<

延伸閱讀:
【SDG 10】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10:減少不平等」的義工服務|Reduced Inequalities

參考資料:

https://www.un.org/sustainabledevelopment/

https://www.globalgoals.org/

https://edu.unicef.org.hk/

https://www.edb.gov.hk

https://culturaljourney.hk/

https://www.censtatd.gov.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