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低碳(三):出門做運動
COVID-19疫情令大家都減少戶外活動時間,連運動的時間減少了。雖然大家都陸續返回GYM房、瑜伽班做運動,或者繼續在家HIIT等;但隨疫情放緩時,大家可嘗試到戶外貼近大自然的地方散步,慢慢與大自然重新連結,多曬太陽吸收維他命D。如果你比較好動,也可以踩單車「周圍遊」,不單只可以做運動,亦可以減少使用交通工具的碳排放。
林家謙的「一人之境」除了是一種享受之外,在環保角度來說,一人之境比多人活動更低碳。一些適合一個人做的活動,亦是碳排放較少的活動。
無論你被迫單身或者想享受一人時光的時候,不妨一試。
雖然未必每個人都有天台、露台或者花園種植有機蔬果,但大家可以選擇在室內或者花糟種植一些小盆栽,為生活帶來一些「綠意」。在生活環境增添綠色植物不但有助提升「石屎森林」的生物多樣性(Urban Biodiversity),更可以提高生活環境的空氣質素。「家」添綠意是低碳生活必不可少的一環。
繼瞓覺之後,一杯咖啡加一本書也是成就一個人美好時光的最佳選擇之一。
無論是電子書、實體書;是小說、圖書或生活雜誌,「閱讀」不單是一種低碳活動,亦是充實自己的活動。既然社職今期以低碳生活為主題,我們就在此推介一些有關環保和氣候變化的書籍,全部均有提供實體書和電子書版本:
(1)《從搖籃到搖籃:綠色經濟的設計提案》(Cradle to Cradle: Remaking the Way We Making Things)
作者:威廉.麥唐諾、麥克.布朗嘉 (William McDonough & Michael Braungart)
(2)《人類時代:我們所塑造的世界》(The Human Age : The World Shaped By Us)
作者:黛安.艾克曼 (Diane Ackerman)
(3)《甜甜圈經濟學:破除成長迷思的7個經濟新思考》(Doughnut Economics : Seven Ways to Think Like a 21st-Century Economist)
作者:凱特.拉沃斯 (Kate Raworth)
作者:安妮.雷納德 (Annie Leonard)
(5)《剩食》
作者:陳曉蕾
COVID-19疫情令大家都減少戶外活動時間,連運動的時間減少了。雖然大家都陸續返回GYM房、瑜伽班做運動,或者繼續在家HIIT等;但隨疫情放緩時,大家可嘗試到戶外貼近大自然的地方散步,慢慢與大自然重新連結,多曬太陽吸收維他命D。如果你比較好動,也可以踩單車「周圍遊」,不單只可以做運動,亦可以減少使用交通工具的碳排放。
喜歡做「手作仔」的朋友亦可以試試自己動手做一些環保家品,在家中廢物利用、升級再造,為家中增添色彩又環保。DIY 不一定只適合手藝精湛的朋友,一些簡易DIY亦可以幫你「零失敗」輕鬆達成目標。
(1)《如何製作手作編織網袋?【綠手作DIY教學】|綠色和平台灣》
(2)《如何製作零失敗環保蜂蠟食物袋?【綠手作DIY教學】|綠色和平台灣》
COVID-19疫情間接令遙距課程迅速發展,網上湧現了大量免費或付費的課程,令大家能夠安坐家中學習新知識。這些課程內容應有盡有,不想太大壓力亦可以選擇興趣班,例如網上瑜伽班、繪畫班、結他班和烹飪班等,只要你有興趣即可參加。更重要的是,網上學習事實上比實體課更低碳,原因是網上學習在場地碳排放、運輸碳排放、用電量及用紙量都大大減少。
近年,相信大家身邊都出現了不少「廚神」,畢竟大部人在家的時間變多,傾向鑽研食譜和挑戰烹飪。
其實「自煮」食物本身就是減少浪費,比「出街食」更為低碳。如果你願意多研究素食食譜,就能夠進一步在飲食習慣上減碳。不過,素食絕不是「食齋」,烹調方式亦十分多元化,中式、西式、日式、韓式、意式和泰式食物均有素食佳餚。好食與否,就視乎你的烹調技巧了。
其實過一個人的低碳生活,最重要是「節約能源」。雖然上述「一個人活動」大多數可以減少使用不可再生能源之外,但其實生活習慣上有不少「節約能源」的「Common Sense」你都要記得做,例如關掉不用的電燈和電器,縮短洗澡時間或減少浸浴次數等,所有生活習都以盡量減少使用不可再生能源為目標。
做好每個生活細節,自然就是實踐低碳生活方式。